旌阳区东湖街道高槐村正在打造德阳“清廉村居”建设的示范样本,如今不只有咖啡休闲,还新添了文创、民俗等新业态。近日,在“染云山房”“曝光”的“烧脑”植物染作品,更是一场清廉文化大展,吸引众人围观。令人耳目一新的“清廉元素”装置艺术展润物无声,成为新的网红打卡景观,为“清廉村居”建设添砖加瓦。
20个“烧脑”作品
人人感受不同
这场清廉文化大展由德阳市纪委监委指导,展览通过日用品、装饰品、装置作品的形式,结合夹缬、蜡染、扎染等传统手艺,将清廉文化呈现在“染云山房”的工作和休闲区域,大大小小作品约20个。创作者胡榕说,是一批一批灵感突然而至,陆续创作,最有代表性的包括“空”“平衡”“跟”“清”“囚”“民”“道”等等。
记者在现场看到,作品“空”,是一个竹篮悬挂在一棵树上,中间是胡榕特意染成的“水波纹的布”。“在树前打鱼,方向都是错的,肯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胡榕娓娓道来。作品“清”,将一块分色的染布放进大染缸,寓意社会就像一个大染缸,清者自清。作品“跟”则是朝着同一方向摆放了三双鞋。“代表着一个家庭,甚至大到一个社会和一个国家。”胡榕说,“如果带头的带歪了,后面跟着的就会歪,说明领头羊的重要性。”
还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民以食为天”“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人生就是各种平衡”“蒙蔽双眼,脚踩金银,终会马失前蹄”……一系列作品,展现了胡榕的个人感悟。“这些作品都是开放式命题。”胡榕说道,每一个看到的人都会有各自不同的感受。
扩大传播阵地
建起“清廉文创基地”
旌阳区正在大力落实“清廉德阳”建设要求部署,全力推进“清廉村居”示范样本打造。创作“清廉文化”为主题的装置艺术品,在胡榕看来是顺应时势,大势所趋。胡榕师承中国蓝夹缬非遗传承人王河生大师,在她看来,在“6·13”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即将来临之际,运用非遗技艺创作一批具有教育意义的作品,也是一种社会责任感的体现。
“体验植物染的过程就是一种挑战自我的过程。”胡榕说,制作过程中,同样一块布同样一个手法,在每个人手中都会演绎出不同的效果,越来越多的人从中体会到了“变”的乐趣,心性得到陶冶和锻炼。
文化浸润,润物无声。“接下来,我计划制作一批清廉文化的文创产品,比如笔记本、包包等等,结合非遗技艺,进一步扩大清廉文化的传播阵地。”胡榕透露,在相关部门的协助下,他们还有望进军欧美市场,让国外更多人看到中国的非遗传统技艺和“德阳版清廉教育”。
事实上,知晓并学习植物染技艺的人数已经在胡榕的努力下,悄然增长着。自2016年对外培训上课以来,胡榕已经陆续走进中江、什邡、绵竹等地中小学校,并多次与妇联携手开展植物染等体验活动,课程累计达几百场,吸引大批爱好者加入。
就在记者采访前一天,“染云山房”正式被授牌为旌阳区“清廉文创基地”。“让廉政教育除了严苛的手段之外,还有另一种温和的方式入脑入心。”胡榕说,借此契机,他们将继续把植物染、装置艺术和文化等元素结合,打造德阳的文化高地。 本报记者 伍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