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于2016年的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是西部首家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基地”,本月底,它将迎来“三岁”生日。从创意孵化到创业落地,三年时间,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如今发展得怎样了?近日,本报记者进行了探访。
将优势与德阳市场相结合
记者在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内看到,园区根据创业项目和人数分为不同的区域,文创产品、动漫周边、创意生活用品等创业项目的样品被放在显眼位置。
“目前入园的台湾青年创业企业有30多家,相比于项目数量,我们更看重项目的存活率和质量。”园区负责人许渊顺说,“根据三年来的经验,我们基本熟悉了市场,之后考虑的就是如何发挥优势落地德阳,和本地企业合作扩大市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助更多的台湾青年来德阳发展。”
许世伟是台湾的一名桌游设计师,当初经引荐来到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创业,经过几年的发展,已将桌游与教育结合,逐渐在德阳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园区的另一个充电桩创业项目也有了成果,现如今已在市区部分小区投用。“在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指导下,相信园区还能有更多的项目扎根德阳,然后发展壮大。”对于未来,许渊顺很有信心。
探索“就业+创业”新模式
除了在德阳寻求发展,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也多次走进台湾本地大学,给有志青年提供到德阳发展的创业辅导培训等。通过一系列专业培训课程开展项目筛选,再与有意愿到德阳发展的台湾青年面对面,提供针对性极强的落地政策对接等服务,辅导台湾青年在德阳的创业发展,提高创业成功率。
“每年暑假期间,都有不少台湾学生来德阳企业进行参观、实训,不仅加强了两岸的沟通和交流,也让他们看到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提供的政策优惠力度,吸引更多的台湾青年加入到我们的创业队伍中来”。
三年的不断成长,让创业者“拎包入驻”的德阳海峡两岸青年创业园也为创客提供了安全和归属感。下一步,园区将探索“就业+创业”的4.0模式,发挥纽带作用,为德阳与台湾两地青年创业合作搭建更好的平台。
文/图 记者刘俊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