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钟磬鼓瑟、管箫琴笙。7月31日上午,三星堆博物馆学术报告厅里传来阵阵悠扬的古乐器和鸣之声。当天上午,“和乐天下——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瑰宝展”活动启幕,本次展览精选河南出土和征集的从远古至近代音乐文物精品172件/套,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之源”的贾湖骨笛也在展览中重磅亮相。
展览时间为7月31日至10月31日,期间还将举办丰富的学术讲座、公众社教等线下活动。观众购买5元/人的游园票即可在文保中心临展厅参观。
古乐器带你“穿越时空”
此次展览的展品包括陶埙、龙纹石磬、特镈、灰陶尊上倒立俑、彩绘坐部伎乐女俑、吹笙引凤画像砖、三彩听琴图枕、“飞泉漱玉”蕉叶式琴等各个时代的代表性音乐文物。我国迄今发现最早、保存最为完整的管乐器“贾湖骨笛”也在其中。该文物1987年在河南舞阳贾湖遗址出土,距今9000—7000年,它能吹奏出七声齐备的下徵调音阶,为中国音乐音阶发展及七声音阶起源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被誉为“中华音乐文明之源”。
整体展线以时间为序,分为“古拙质朴的精神之花——远古及夏商时期的音乐”、“钟鼓之乐与吴歈蔡讴——周秦音乐”、“歌舞大曲与竽瑟狂会——汉
代至魏晋南北朝的音乐”、“宫廷燕乐与市集新音——隋唐至明清的音乐”四大展区,勾勒出中国音乐几千年来起承转合的辉煌图景,彰显中华文明鲜活的生命力与“和乐天下”的中国音乐精神。
此次展览还特别采用了“有声展”的形式,将琳琅满目的古代乐器与音乐图像以及复原影像、拟古乐曲相结合,并推出虚拟现实展和电子语音导览等。
管箫琴笙奏响“华夏古韵”
开幕当天,河南博物院副院长张得水带来了一场“中原古代音乐文物的展示与舞台化呈现”讲座,解读中原古代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讲座之后,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团现场演绎了“历史的回响——音乐考古复原专题展演”,有
骨笛与史前陶乐器展演《远古的回响》,有筝、萧合奏《高山流水》,还有汉代盘鼓舞复原《七盘舞》等等。
“展览主题为‘和乐天下’,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祝福天下和气致祥、其乐融融。”三星堆博物馆党组书记、常务副馆长朱家可表示,本次特展的举办进一步促进了川、豫博物馆的馆际交流,有效提升了藏品利用率,切实践行了“让文物活起来”的号召。今年正值三星堆发现90周年,本展览也是纪念三星堆发现90周年系列活动之一。
更多图片及视频详见晚报报花直播微信公号昨日推送内容。
文/图本报记者王珊珊
实习生薛海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