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段时间,德阳地区连降暴雨,雨后,许多鲜美肥硕的野生菌类纷纷上市,吸引了众多好吃嘴。不过,日前几位德阳市民就因为误食了有毒的野生菌,产生幻觉,不得不住进医院救治。
7月27日,邱女士和父母在返回德阳途经中江时,在路边购买了一些野生菌。同一天,小伙子小丁在路过中江时,也买了不少野生菌。7月28日中午,邱女士将这些野生菌煲成汤,与父母一起尝鲜。没想到午饭后不久,几人便出现了嗜睡、头晕等感觉,傍晚时分还有加重的趋势,于是赶紧来到德阳市人民医院就诊。此时,小丁也赶到了市医院。他也是在28日中午食用了野生菌类后,身体明显不适,精神也异常亢奋,不住地胡言乱语。根据小丁和邱女士一家的病情,医护人员迅速对他们采取了补液保肝等处置,促进毒素排出。所幸经过对症处置,4人的情况很快稳定、好转起来。30日上午和中午,4人先后痊愈出院。
市医院急诊科副主任何顶秀介绍说,食用野生菌中毒的症状通常有精神型、胃肠型、肝损害型和溶血型四种。精神型潜伏期10分钟至2小时,除胃肠炎症状外,尚有流涎、流泪,严重者可出现幻觉、精神错乱等。胃肠型潜伏期为30分钟至6小时,有恶心、剧烈呕吐、腹泻等症状。肝损害型潜伏期10至24小时,临床上分潜伏期、胃肠期、假愈期、内脏损害期和恢复期。应特别注意假愈期,此时病人无任何症状,但毒素正向肝肾内脏侵犯,病情恶化较快,可导致死亡。溶血型:潜伏期为6至12小时,可出现急性贫血、黄疸、肝脾肿大。
这次小丁和邱女士一家就属于精神型,尽管没有上吐下泻的情况,但神经系统已受到伤害。虽然就医时间略晚,但经过及时对症处置,几个人的恢复情况都还不错。为此,医护人员也特别提醒广大市民,最好不要食用野生菌,以免中毒,对身体造成伤害。
记者张嵘
>>>延伸阅读
野生菌大量上市市民食用需谨慎
根据邱女士提供的线索,昨日记者来到德中公路富兴路段,发现该路段确实有不少村民沿路销售野生菌。这些野生菌品种繁多,有芝麻菌、松菌,以及各种叫不上名字的杂菌……被分装在一个个小碗内,价格每碗6元到10元不等。据村民们说,这些菌子都是从山里采摘来的。
这些杂菌吃了会不会中毒?一位村民说,自己卖的野生菌都认识,“我捡了十多年野生菌,还没听说有人中毒,家里人也经常煮来吃。”对此,市医院急诊科医生提醒,不认识的菌类,市民不要随意购买和摘采,尽量到正规市场购买食用菌,如误食中毒后应立即就医。那么,如何识别野生菌有毒无毒呢?记者了解到,毒菌的颜色通常比较鲜艳,常呈红、绿、黄色,菇盖中央呈突起状,菌伞常带有杂色斑点,表面有丝状物或小块的残渣或鳞片,有的菌子上有菌托、菌环,摘断后会有浆汁分泌,味道刺鼻。 文/图记者李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