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家学在养殖场喂养泥鳅。采访对象供图
记者姚金帮
他喜欢打扮,一次意外却让他失去双腿;他爱车如命,却从此只能与轮椅为伴。他的腰部以下没有任何知觉,在他想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崔万志的励志演讲——《不要抱怨,靠自己》,让他幡然醒悟,决定要重新振作起来。赚钱不是件容易事儿,对他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但是,他却打造出适合自己的养殖模式,每亩多赚3000多元,年收入是当地人的几十倍。他的养殖场被评为残疾人扶贫基地,他的励志故事在四川广汉广为流传。今年7月,“四川好人榜”揭晓,他当选“敬业奉献好人”。他,就是广汉市石坝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刘家学。
从困难中收获坚强
2009年,刘家学像往常一样开着车在路上行驶,公路上浓雾突起,刘家学和迎面开来的大货车相撞,等反应过来,刘家学已经躺在了医院的病床上。“太快了,怎么发生都不知道,连痛的感觉都没有。”刘家学截瘫之后,曾经大步流星说走就走的日子离他远去,双腿残疾的现实让他难以接受。
接受不了现实的刘家学一度消沉过,但作为父母的儿子,孩子的父亲,他必须要坚强下去。出于责任感和家庭的经济情况,刘家学决定自己创业。从小就爱钓鱼吃鱼的他首先想到了搞水产养殖。了解到当时泥鳅的市场行业非常好,刘家学决定选择养泥鳅作为创业的第一个项目。2012年,他开始在网上查找资料,了解泥鳅的养殖技术。凭着好学和努力钻研,他实验着自己来孵小泥鳅。
苦心钻研养殖技术
2012年,刘家学开始试着进行水产养殖,并成功孵出了小泥鳅。随后,刘家学又购买了4000元幼苗进行养殖。可成功的喜悦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因为,没过几天刘家学的泥鳅苗就全死光了。刘家学很不甘心,他一次又一次地购买泥鳅,一次接一次地做着实验,但都没有成功。因为经常上网查询泥鳅养殖的知识,刘家学将电脑的按键敲坏了好几个,外接键盘也用坏了三四个。
刘家学在失眠了两个晚上后,想出了一个对策。他们夫妻两个决定到大型养殖场里去考察学习,两人去过最远的养殖场离家400多公里,路途中的辛苦颠簸刘家学不在意,他最怕的就一件事——上厕所。“因为我小便靠我自己是不行的。所以我定时用导尿管子插进去,然后把小便接到塑料袋里面,再找个垃圾堆或者垃圾筒扔进去。”刘家学说。
虽然有诸多辛苦,但刘家学仍然没有放弃,在跑了二三十家养殖场之后,他不仅学到了很多泥鳅养殖的知识,还找到了一种更适合自己的品种——台湾泥鳅。他觉得台湾泥鳅生长周期短,能够很快上市,收回成本,但他没想到,这个举动却给自己埋下了隐患。在刘家学的精心照料下,泥鳅终于长大了,他将自己的泥鳅喂得个大肥硕,想着肯定能卖个好价钱,没想到,经销商来了,刘家学却傻了眼。
原来,刘家学没有提前调查市场,以为泥鳅个头越大越赚钱,而他养殖的台湾泥鳅生长速度快,最大的时候一条就有半斤重,但餐馆饭店喜欢用中等泥鳅,刘家学的泥鳅个头过于庞大,反而无人问津。
总结经验终获成功
面对失败,刘学家并不气馁,他总结了失败经验。通过驻村工作组和农业局水产站的帮助,他苦心钻研技术,经过努力,培育的幼苗达到出售标准。刘家学决定不出售这批泥鳅,而是用作种苗继续养殖。后在四川省青年创业促进计划SYE项目的资金扶持和“一对一”创业导师的技术指导下,养殖规模逐步增大,由最初的3亩发展到30余亩,通过种养结合的模式进行青蛙、泥鳅、大闸蟹的育苗及商品出售。
因为刘家学的养殖场里既有青蛙,也有泥鳅,供货方便,也吸引了很多饭店老板跟他签订订单。“我们去他那里实地考察了一下,他的养殖是原生态的,全部是原生态养殖,我感觉很好。”饭店老板向记者介绍称。
自2012年到2016年,刘家学养殖泥鳅已经整整5年。这5年,他将养殖规模发展到十余亩,2016年年产值达到60万元。他的养殖场被广汉市残联评为残疾人扶贫基地,他的事迹也感染了很多像他一样的人。
致富不忘帮助他人
随着专合社规模的发展,刘家学申请创建了广汉市石坝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为周边建档立卡贫困户及困难农户,提供了2个长工岗位和15个短工岗位。
专合社先后被评为德阳市残疾人“双创”示范基地、广汉市精准扶贫示范基地。个人被评为第八届CCTV7三农创业致富榜样及德阳市脱贫先进个人。刘家学的事迹也在2018年1月1日的《人民日报》第2版中得到报道。2019年5月16日,刘家学作为“全国自强模范”获奖者在第六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大会上受到表彰并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